海外投资研究

对中国商用车企业海外并购的几点建议

来源:商车邦添加时间:2021/01/15 点击:
       中国商用车行业在国内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走出去已是大势所趋。目前中国商用车企业基本都开展了海外销售业务,并且很多在海外建立了KD工厂,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KD工厂无法做大做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海外并购,从简单的产品输出向资本输出、技术输出、人才输出、文化输出转变。
 
       2021年1月8日,商车邦发布《重磅:一汽拟收购依维柯,与凯斯纽荷兰正在谈判》一文,这在中国商用车发展历史上将是一个新篇章,无论成功与否都值得关注。笔者曾研究过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一些案例,在此对中国商用车企业海外并购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海外并购的目的要极其明确,谈判才能占据主动。中国商用车企业在寻找并购标的时一定要带着非常明确的目的,不能为了收购而收购。只有对标的企业的核心业务与自身业务特点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制定出更合理的并购战略。由于中国商用车的整体技术水平与欧美企业存在差距,经常会遇到对方漫天要价的情况,估值和交易谈判将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难点。尤其是当有多家中国企业同时参与竞标的时候,更要避免对方坐地起价的情况发生。从整体大环境来看,欧洲商用车企未来的日子并不好过,环保压力,经济压力,转型压力,使得一些实力较弱的车企盈利能力急剧下降,此时与依然处于高速增长期的中国商用车企合作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第二,收购成功只是开始,持续发展才是胜利。笔者查询了中国多个行业在海外收购的案例,虽然有一些成功者,但是失败案例占了大部分,其中都有一个共性问题:很多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带有很多感情色彩,认为“收购成功就是胜利”。其实海外收购成功仅仅是个开始,后期还要有持续投资的能力。很多中国企业借了大量的银行贷款去海外收购企业,本以为收购之后就有源源不断的收益,来偿还贷款维持平衡,就像买了一栋写字楼然后收租金,用租金来偿还贷款。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很多海外收购是个无底洞,需要后续持续投资,这个钱从哪里来?一旦资金链断裂之后必然造成连锁反应,导致整个海外投资失败。所以,没有足够的自有资金,没有后续持续投资能力,贸然到海外收购必然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第三,双方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的融合。在中国通常是谁投资谁说了算,很多企业在投资和并购当中一定要控股,其实就是要拿到最后的决策权,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掌控企业的发展。但是在欧洲和美国有着严格企业法律,严格约束了股东的权益,股东就是股东,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拥有“随心所欲”的权利,企业的发展依然执行原有的发展战略,企业的管理还是执行之前的模式,绝对不会因为股东变化之后改变了企业的运营模式、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中国企业收购海外失败案例当中,绝大多数是因为双方文化不融合导致矛盾突出。在欧美发达地区,企业工会拥有很大的权力,严格按照当地的法律来维护员工的权利,一旦发生企业损害员工权益的事件,必然对中国企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和重大损失。中国商用车企业的战略目标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做大做强,成为行业第一”。然而在欧美,很多企业就是要做一个精益求精的百年老店,因此很多核心技术往往掌握在一些中小企业当中。笔者在欧洲走访过很多中小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并且秉承百年老店的经营理念,不上市,不借款,不做大,只做精,他们在选择客户,而不是客户选择他们。假设中国企业要把自己做大做强的理念强行推广到这些企业当中,必然会造成双方非常大的理念冲突。
 
       第四,知识产权和数据保护。在海外收购当中,海外企业很大一部分资本是知识产权。中国企业收购往往注重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例如厂房、生产线等等。而知识产权是一个很难量化的东西,双方在谈判当中必然成为焦点。如何公平公正客观评估知识产权,这是中国企业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另外,不是因为收购了对方企业就能随意转移对方的知识产权,在海外企业向国内母企业转移知识产权时依然要付费。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之后,由于没有遵守知识产权转移的政策,肆意转移知识产权最终导致被告上法庭,这样的案例有很多很多。根据欧盟颁布的《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禁止将欧洲产生的数据传输到欧盟以外的国家,否则将会遭到巨额罚款。例如:某商用车企业开发车联网系统帮助客户做运输管理,形成的大数据只能在当地处理、转化、应用,绝对不允许传输到欧洲以外进行存储和处理。未来是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大数据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海外收购之后必须要在当地建立数据中心,开展数据收集、分析、应用等工作,这就相当于重复建设,但是这是必须承担的费用。
 
       第五,留住核心人才。核心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隐形的财富。曾经中国某企业收购了一家海外公司,由于待遇上的问题和发展理念问题,这家海外公司的核心人才全部辞职,这家企业顿时无法正常运营,其企业竞争力大幅下降,企业的价值也大幅损失,导致本次海外收购失败。怎么去尊重核心人才、挽留住核心人才,并且给予核心人才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中国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否则就会出现花费巨额资金收购了一个“僵尸”企业。
 
       笔者希望中国商用车企业能充分认识到海外收购的难度,不是花钱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此外,可以参考一下大众TRATON跨国收购斯堪尼亚、跨洲收购纳威司达的案例。同时,更要意识到收购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不要被一些表象所蒙蔽,花大价钱买个“水货”回来。
 
       在“金元足球”时代,中国足球在聘请洋帅和购买外援方面曾经吃了不少亏,希望中国商用车企有钱别任性,不要重蹈“金元足球”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