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西奇被收归国有,中企海外收购有多难?
来源:世界灵敏度添加时间:2021/06/25 点击:
你听说过辉煌的马达西奇公司吗?这家前不久刚刚被乌克兰政府“没收”为国有的知名航空发动机制造商,本来只差一步就能加入中国籍,却因“自家入”的百般刁难,几经反转,错失良缘。这背后不仅有着乌克兰政府的”棒打鸳鸯“,还掺杂了中美博弈的背景因素,一直以来备受国际社会瞩目。
马达西奇的发动机;图/Sputnik
“马达西奇公司”可谓身世显赫,素来享有“动力沙皇”的美誉。早在苏联时期,它生产的航空发动机便出口至90多个国家。
苏联解体后,马达西奇归于乌克兰,成为国内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也开启了自己“明珠暗投”后的下半场。
首先,由于科研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生产技术逐渐落后,只能无奈陷入“啃老本”的境地,如今总产值竟然仅占行业的0.1%,不复往昔峥嵘。
马达西奇原先一直依托苏联的航天工业体系,技术体制与欧美并不兼容,加之本国市场狭小,所以高度依赖出口。2011年之前,对俄出口航空发动机占其总产值的50%以上。本来靠着给俄罗斯军队持续供货得以维持运营,却不料在2014年,乌克兰与俄罗斯交恶,宣布停止对俄军售,自此高度依赖对俄出口的马达西奇彻底陷入经营危机,这匹怀才不遇的千里马已是年老体弱,急需被拯救。
在这个关键点时刻,伯乐出现了——中国商人来到了乌克兰,找上了马达西奇的老板博古拉耶夫,顺利成为马达西奇的股东和主要客户。
由于中乌之间不存在地缘政治竞争,起初的合作颇为融洽,马达西奇也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了多款定制产品,乌克兰政府甚至还有意识地避免来自第三国的有效施压,保证了与中方军事技术合作方面的独立性,着实经历了一段你侬我侬的蜜月期。
然而只是这样并不能解决马达西奇自身的经营困境,基于与中方长期的友好合作,马达西奇的高层接受了中资企业提出的收购计划,试图通过出让股份来获得资金,投入产品研发,带动企业绝地求生。
2017年,北京天骄航空试图收购马达西奇的股权,并承诺投资2.5亿美元。天骄方面还计划依托马达西奇的技术方案,在重庆建立生产基地。
但这场理想中的联姻之路实在是磨难重重,2018年4月,马达西奇股票被乌克兰证券交易所暂停交易,中方股份被冻结。
事情还没完,美国这厢又哐哐登场了。
2019年5月的乌克兰大选,泽连斯基当选总统,乌克兰政府内部“亲美派”逐渐占据上风。紧跟着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8月出访乌克兰,试图阻止北京天骄的收购计划。2020年8月4 日,北京天骄再次向乌克兰反垄断委员会递交了收购马达西奇股份的申请。随后马达西奇公司的股份反遭乌克兰检方冻结,交易被迫中止。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图/AP
面对乌政府多次阻挠,中方投资者聘请了3家顶级英美律所,依据乌克兰跟中国签署的投资促进和相互保护的协定,2020年底对乌克兰政府提起国际仲裁,追索35亿美元的投资损失,之后将索赔金额追加至36亿美元。
2021年1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命令,宣布对包括北京天骄在内的4家中国公司和1名中国公民实施制裁,他们都是马达西奇的投资方。
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达尼洛夫紧接着表示乌克兰决定将马达西奇收回变为国有公司。随后总统宣布,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有关保护航空发动机制造业的决定生效。
一句“没收”让整个事件尘埃落定,却也意味着北京天骄数年的收购努力付诸东流;为了挽回损失,相关的国际仲裁也尚在进行当中。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要求乌方依法维护中方企业和投资者合法权益,妥善处理相关问题。
这场争斗可不只是因为钱和技术的问题,还关系着大国博弈。在阻止收购的过程中,美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中美博弈愈演愈烈,美国通过发动贸易战、科技战等等手段,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此次阻止中国企业收购马达西奇,亦是美国通过其影响力,试图遏制中国在航发领域的发展。
有人要问了,乌克兰政府在干嘛呢?有评论指出,乌克兰政府宣布将马达西奇收归国有,是对新上台的拜登政府的“投名状”,泽连斯基试图通过配合美国的想法,来获取美国的支持,乃至奢望美国帮助乌克兰加入“北约”。但是从近期的俄乌冲突中可以看出,欧美对于乌克兰的帮助,其实并不彻底,只是一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更多是将其视作制衡俄罗斯的棋子。
相反的,乌克兰与中国一直都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中国目前是乌克兰最大贸易伙伴国,而且双方在地缘政治方面并无利益冲突,乌克兰显然没有理由、也不愿意开罪中国。
但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之下,如何妥善处理与这两个大国的关系,乌克兰的种种操作却给人以首鼠两端之感,可见其领导人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不成熟。
宣布将马达西奇收归国有,对于乌克兰而言,有两个直接的后果:
一是掐断了马达西奇的重生之路。将马达西奇收归国有,需要支付巨额的违约金,经济孱弱的乌克兰是否有能力支付?与此同时,由于长期缺乏科研投入,马达西奇的产品与技术已经落后,国有化能否让马达西奇脱离经营危机?这些都为马达西奇的前途蒙上巨大的阴影。
二是破坏乌克兰的投资口碑。
此前,乌克兰就已被诸多投资者视为高风险地区,经济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2020年的人均GDP在欧洲垫底。此次政府强行介入商业收购活动,毫无疑问会进一步打击投资者的信心。至少对于中资企业而言,有此前车之鉴,往后对于乌克兰的投资,多少都会三思而行。
中国自主研发航天发动机;图/新华社
更重要的是,此次的收购失败对我们又为何重要呢?
首当其冲的,就是在关键的高端制造产业,必须坚持自主研发。想要依靠自身都难保的马达西奇实现“弯道超越”,实属过分乐观了。
在乌克兰网络刊物《国家》的采访中,便有马达西奇的工人表示,“只有能研发新发动机的工程师能救活工厂,而不是有40年历史的、欧美都不需要的发动机。”我们在航空发动机的短板,诚然需要奋起直追,但恐怕不能够依靠马达西奇,而是需要走独立自主研发的道路。
其次,对于企业而言,中企在“走出去”进行国际投资的过程中,除了商业逻辑,也要关注大国政治博弈在背后的影响。近年,国际大趋势已经出现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政治正在压倒经济,所以企业在对外进行投资的时候,还需要做好前期调研,权衡政治、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的影响,规避相关风险,
说一千道一万,专注技术,自我研发,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道路,也是避免马达西奇反转案重现的唯一办法。